- 發布人:qzxxgw
- 時間:2024-01-23
- 點擊:261
- 來源: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匯聚德育智慧,分享德育舉措,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隊伍建設,幫助全體教職工快速成長,整體提升心育水平,我校于2024年1月23日下午舉行第三屆德育論壇活動,活動由德育處負責人馬麗麗老師主持,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本次論壇。
此次論壇共有7位教師分享了自己的德育案例。陳凈華老師從“目標設定的依據”、“目標設定的原則”、“目標設定的案例”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應如何設定班級管理的總目標,并將自己所帶班級的班級目標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分享交流。陳老師以三啟:“啟智、啟質、啟志”為背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打造六位體系:行為習慣、勞動能力、文明禮儀、價值觀念、品格成長、綜合素質。以期達到啟智而至善、啟質而至理、啟志而至遠的育人目標,至善、至理、至遠,即提高素質,做全面發展之人;勤于實踐,做奉獻社會之人;堅定信念、做志存高遠之人。
林曉珊老師為我們帶來了《聽障班級管理“五心育人”模式構建研究》的專題匯報。她從“班級文化要走心”、“網絡育人要用心”、“心里輔導要知心”、“評價方式要精心”、“家校協同要齊心”這“五心”理念中,分享了她對班級管理的獨特見解。
張潔老師以《由“他律”到“自律”,培養視障高中生規則意識》為題,從“提出問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三個方面分享了應如何培養視障高中生的規則意識。教師要在尊重學生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規則環境,在實踐中逐步發展規則意識。
陳寶涼老師上臺敘述了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滲透視障學生的人格教育。首先,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幫助視障學生獲得健康的人格認識。其次,要在充滿人性關懷的師生關系中形成視障學生的健康人格。最后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健全視障學生的健康人格。
小學道法課程與學校德育工作的培養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共同承擔立德樹人的任務。應如何在視障小學道法課堂上實現德育的融合呢?張林老師從“道法老師要自覺融入班級的德育團隊”、“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資源”、“善于將各種教學手段融合貫通”這三方面上臺分享了自己的方法。
特殊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具有特殊性的,尤其是孤獨癥兒童情緒難以自控,導致了其難以融入到普通幼兒的生活環境中。郭玲玲老師上臺分享了她針對獨孤癥兒童情緒控制與融合的個案研究。在她的研究中,通過對幼兒制定階段性融合目標、對幼兒進行一次次的說教與贊賞、一次次及時的關心與陪伴,較為成功的改變了該幼兒存在的情緒問題,幫助該生融入到大集體的環境之中。
隨后,我校劉方圓老師上臺進行了本學期參加由共青團泉州市委主辦的“青馬工程”少先隊輔導員骨干培訓的心得交流。劉老師從中國少年先鋒隊基本概況、如何開好少代會以及少先隊的組織建設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引領各位少先隊工作者要高舉隊旗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做出重要貢獻,讓紅領巾更加鮮艷。
最后,我校蔡景燦校長對本次德育論壇活動做了指導性講話。蔡校長充分肯定了學校各位德育工作者在立德樹人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同時表示參加此次德育論壇的7位老師主題明確,目標明晰,表達鮮明,有班級管理的頂層設計,也有特殊學生的個案研究,有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有日常活動中的德育設計,有躬耕德育的感悟,也有參加培訓的心得。論壇內容豐富多彩,取得很好的展示和交流的效果,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隨后,他又提出了三點希望與大家共勉,一是要加強自我學習,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教育理想、堅持與時俱進,做新時代的“大先生”;二是要加強探索研究,摸索出適合殘障學生成長規律的德育模式;三是要秉持躬耕態度,弘揚教育家精神,在能力上達到更高水平、在情懷素養上體現責任擔當、在育人事業中始終胸懷大愛、在育人實踐中做到忘我奉獻,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立德樹人。
此次德育論壇的舉辦,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提升的平臺,為我校今后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 獲獎教師代表上臺合影 | ?????????????????????????????????? 獲獎教師代表上臺合影 |
撰稿:鄭梓欣
編輯:陳? 萍
初審:馬麗麗
復審:吳永先
終審:蔡景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