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人:qzxxgw
- 時間:2025-06-26
- 點擊:10
- 來源:
為增強特殊學生群體的法治觀念,筑牢校園安全防線,6月20日上午,我校法制副校長、市中級人民法院黃德福法官走進聽障和視障中學部,為殘障學生帶來一場量身定制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專題講座。
“同學們知道嗎?一名14歲學生因多次偷竊手機最終被判刑的案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黃法官以貼近生活的案例為切入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同步呈現語音、文字、圖像和手語翻譯,詳細闡釋了“犯罪與青少年的關系”。“原來犯罪不只是電視里的故事,它可能就藏在我們的不良習慣里。”聽障部高一學生謝靈坪在翻譯老師協助下用手語表達感悟。講座創(chuàng)新采用“階梯式教育法”,生動區(qū)分“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的界限。黃法官特別強調:“從曠課逃學到欺凌他人,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都可能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PPT所呈現的法律流程圖讓學生們第一次清晰理解了行為后果的嚴重性分級。結合聽障、視障學生的認知特點,黃法官提煉出“三要三不要”防護口訣:要謹慎交友、要及時求助、要明辨是非;不要輕信陌生人、不要接觸違禁品、不要私了糾紛。現場還模擬了“遭遇勒索如何報警”“發(fā)現可疑包裹如何處理”等場景,學生們通過角色扮演掌握實用法律技能。校保衛(wèi)科后續(xù)將把這些案例改編成盲文漫畫和手語普法視頻納入校本課程。
活動尾聲,黃法官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與同學們親切交流感動全場。“每個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法治教育權利,”他在交談中表示,“我們將持續(xù)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讓法治成為殘障學生融入社會的‘盲杖’和‘助聽器’。”此次講座不僅豐富了特殊教育領域法治資源,更以人文關懷詮釋了“法治中國”的深刻內涵。當法律的種子播撒進這些特殊心靈,我們仿佛看見,公平正義的陽光正穿透一切障礙,照亮每個孩子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