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qzxx
- 時間:2023-05-25
- 點擊:932
- 來源:
為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特殊教育改革試點校和融合教育試點校遴選培育工作的通知》及《泉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精神,進一步提高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水平,2023年5月23日,由泉州市教育局主辦的泉州市特殊教育融合普惠發展之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研訓在我校舉行。泉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與學前教育科曾志安科長、泉州師范學院曾雅茹教授、泉州市教科所劉德華副所長、福州星語學校楊福校長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本次活動,市教育局初等教育與學前教育科工作人員,各縣(區、市)教育局分管領導,初幼教科負責人,全市各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和特教教研員,省、市級融合教育試點校(園)的校長(園長),市級隨班就讀基地校校長及融合教育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研訓前,泉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與學前教育科曾志安科長作了“推進我市孤獨癥融合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專題講話。他簡要介紹了我市開展融合教育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并就今后的融合教育推進工作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抓住“建好資源教室、培育試點校人員、組織志愿者隊伍”三個關鍵點。二是搭好融合教育三條生命線:即搭好師生結對的愛心線,做到一個都不能少;搭好家校協同的團結線,構建良好互動模式;搭好校際幫扶友誼線,同頻共振,凸顯泉州融合教育特色。三是聚好融合教育課程研發力、課堂研討力,課題研究力等三個生長力。共同關愛孤獨癥兒童,為融合教育內涵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次研訓采取線下研訓+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以“融合?融活?融和”為主題,分為“講座交流、展示觀摩、點評研討”三個環節開展活動。
環節一:分享交流,融合思行以致遠
今年是泉州市特殊教育融合普惠發展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基地校和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年,大家圍繞“推進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與資源教室建設”展開研討和交流。
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劉德華副所長作了《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的建設與使用指導》的專題講座。劉副所長詳細介紹了國家、省、市有關資源教室建設相關政策、文件及我市資源教室建設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圍繞資源教室的定義、資源教室的功能和資源教師的工作展開詳細論述,并一一例舉。指出我市目前資源教室標準化建設存在師資不足,鑒定材料及相關材料不夠規范,教室設置、布置不夠合理等問題。并提出了五點針對性建議,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二是科學確定教學對象,三是合理的教育安置與恰適的轉銜服務,四是以生為本,提供優質教育,五是提高法律意識,保護學生隱私。做到面向每一名學生,教好每一名學生,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
“紙上得來終覺淺,研而思行方能致遠。”隨后,4名代表就各自縣區或學校在融合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經驗進行分享交流。
南安市教育局陳心寧副局長以《多維拓展空間,呵護星星孩子》為題對南安市孤獨癥兒童教育工作情況進行匯報。他先是簡要介紹了南安孤獨癥教育的基本情況,然后從六個方面介紹南安市在孤獨癥兒童教育工作的經驗,特別是全省首創的“特殊教育云端學校”以及“院校家”三級聯動的康教融合模式,在實現線上遠程教學和線下康復服務的同時,通過聯盟共建將泉州師院特殊教育學院優質資源鏈接到南安市特教學校和孤獨癥送教對象家庭,對孤獨癥兒童進行一對一輔導,加強了孤獨癥兒童的專業干預。
晉江市安海鎮水頭小學俞彬校長以《探索多維融合,踐行有愛教育》為題,重點介紹了該校在促進孤獨癥兒童社交、情緒、學習等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的工作中的亮點--“五階段五融合”。五階段指的是起始架構評估階段,量身定制計劃階段,融合教育的推進階段,個人綜合評估階段和動態有效反饋階段;五融合指課程融合、師資融合、活動融合、社會融合、家校融合五個維度的教育融合。
晉江市內坑鎮三民中心小學袁微老師帶來了題為《悅納共融,靜候花開》的講座。她從學校行政支持、環境與設施支持、教師支持、課程支持以及家長支持等方面闡述了該校在融合教育工作的做法,并從學校、教師家長、課程與教學、環境方面為下一階段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教育發展策略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我校附設的泉州市培蕾實驗幼兒園是我市首批被確認的“福建省融合教育試點園”之一,陳煒華園長以《聚焦支持體系,推進普特融合》為題,詳細介紹了該園在普特幼兒融合教育方面的經驗。培蕾實幼秉持“快樂融合、攜手成長”的辦園理念,聚力創新,按照普通幼兒園設施設備標準配置及特需幼兒的需求科學規劃布局建設,從融入新理念的學園環境、設置結構化的班級環境、建設滿足需求的資源教室三方面創設支持環境,滿足各類特需幼兒的教育康復需求。通過師團隊合力、普特共融、家園攜手、多元互動,營造和諧氛圍。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堅持保教并重,設置普特小團課、特需小組訓及個別化訓練等支持性課程,采用滾動資源課堂,探索出教育與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漸進融合模式。立足每位幼兒需求,做到“一人一課表”,落實“一生一案”,讓每位幼兒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福州市星語學校楊福校長作了《營造支持的環境,播撒希望的種子—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探索與實踐》的專題講座。福州市星語學校是全國教育系統內第一所以孤獨癥兒童為招生對象的公立特殊教育學校。楊校長在孤獨癥兒童的融合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他從特殊兒童的界定及隨班就讀安置形式、走進融合對象之一“星星的孩子”、正確理解融合教育等方面展開專題講座。講座中,楊校長通過融合教育范例來展示如何實施融合教育,并通過互動研討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設。與會人員猶如撥云見日,深感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環節二:教學觀摩,融活蘊美待花開
“道阻且艱,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融活在孤獨癥兒童的融合教育中是讓教育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活起來,激發內生動力,迸發創新活力。活,在思想,在理念;活,在教師,在課堂;活,也在孤獨癥兒童本身。
作為本次研訓活動的重要環節,我校附設培蕾實驗幼兒園的4位老師帶來了4節精彩的融合教育展示課。
王珠蘭老師進行了大班融合音樂活動《巡邏兵進行曲》的展示。她從學科融合的角度,將德育融合于美育,幼兒在習得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發展基本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王雯昕老師的大班融合科學活動《拱橋的秘密》緊扣幼兒發展的身心特點,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操作開展科學實驗,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激發科學探索的興趣。
溫斐老師巧妙地利用繪本開展中班融合小團主題社會活動《天生一對》,通過配對操作、游戲互動等方式引導幼兒在不同事物中發現配對的理由,從而發現同伴的優點、互相欣賞,促進普特幼兒的交往互動。
劉方圓老師更關注學前幼兒的言語發展。她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巧妙地結合熱點“簪花圍”,以《五顏六色的花》為主題設計了小班融合小團語言活動并進行展示。通過視頻激趣、探知、互動等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加深了幼兒對花朵顏色的感知,提升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同時促進普特幼兒之間親密互動。
![]() | ![]() |
![]() | ![]() |
![]() | ![]() |
環節三:且行且思,融和聚力向未來
和以至強,和以至遠。融合教育的推進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協作與創新。融合教育的“合”也是融和的“和”,就是要向善向上,聚集各方力量,讓彼此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合和共生、互鑒共進。
在點評研討環節,首先由我校附設幼兒園的四位執教教師圍繞課堂中特殊需要幼兒獲得的融合支持及融合教育的策略運用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隨后,泉州市教科所劉德華副所長、泉州師范學院曾雅茹教授對本次四節觀摩課進行點評。劉副所長對本次研訓活動的四節觀摩課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他認為老師們專業素質很高,觀摩課的活動設計體現了人本主義思想,充分尊重了幼兒的興趣,活動過程注重孩子的感受和表現,給予了幼兒充分的機會去展示自己,發展核心素養。同時,他也建議教師從行為矯正和幼小銜接的視角去關注孤獨癥幼兒融合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到“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
曾雅茹教授則從融合教育支持的角度對觀摩課進行了點評。此外,她追根溯源,對融合教育的理論基礎、發展脈絡、評價等三個層面條分縷析,引導與會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設計、選擇融合教育的支持,反思課堂中支持過度的現象。她認為“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如何使他們都得到平等的教育,這是我們教育的責任。融合教育是學校的問題,而非單獨某個班級、某個老師的問題,要優先采用普通教育,以普通教育為主發生變革。”
曾志安科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融合教育背后是教育,是所有教師應該做的事,而非僅是特殊教育老師的事。融合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敬畏課堂,在高端的專家引領下,以更開放的專業情懷,更務實地開展行動研究,打造樸實有效的融合課堂教育。
本次研訓是對我市融合教育改革試點工作的小結,也為全面推進融合教育,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開創我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經驗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