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聾校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
  • 發布人:qzjy
  • 時間:2008-11-12
  • 點擊:9291
  • 來源:[db:來源]

作者:戴建軍(老師)??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的是教學資源的整合,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陣地,是開啟和展示學生智慧的核心場所。在課堂上,除教科書、教師的課前備課和教學設計外,還有一種更重要的資源,就是來自教師和學生交互作用生成于課堂的活的材料。在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預先沒有想到的、奇特的、閃光的、極有個性的語言材料,它是貼近學生實際的活的材料,這就是生成的教學資源。

多年來,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是按照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采用一連串的追問,牽著學生亦步亦趨地接受一個又一個的結論,強調結構嚴謹,語言精練,進度時間把握準確以及完成任務的不折不扣,致使課堂教學沉悶、封閉、機械、程式化。但事實的課堂并不是教案的精確復演,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會出現預設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互動生成的有關信息及教學資源是很珍貴的,它有時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師的思維,有時是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有時是節外生枝錦上添花。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課堂轉變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閃耀著理性的光輝,而且躍動著人性的魅力。

一、以質疑問難促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共同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景,激勵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進行扎扎實實地獨立思考學習,獲得獨特感受與體驗。因此,我們倡導“動態生成”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機械地按原先設定的一種思路進行教學,而應在課堂特定的動態環境下,根據學生的質疑問難,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思路,促使課堂的動態生成。

1.以學生的質疑問難促生成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他們呈現在課堂上的喜怒哀樂、言行舉止,是最珍貴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教師更應該高度珍視,敏銳捕捉,善于利用。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一上課學生就質疑問難,其中一個學生的問題是這樣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之間關系是怎樣的?”“課文穿插美女蛇的故事,是否宣揚封建迷信,其作用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也議論紛紛。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我捕捉到教學契機,認識到深入引導的機會來了,于是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探討,認識到貫穿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是作者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作者天真活潑的童心。至于插敘美女蛇的故事,則為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經過大家討論,明確了這個問題的含義。

2.以師生的即興創作、心靈碰撞促生成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變得靈動活潑,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教學目標必須是潛在和開放的,應該接納始料未及的經驗,要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在學習《木蘭詩》一課時,有學生提問“中國古代女子裹小腳,木蘭會不會被發現?”這個話題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接著,就這一話題引出一個討論題:想象一下木蘭在戰場上可能遇到的種種情況,她又是如何處理的?學生們就此展開熱烈的討論。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讓學生體會到木蘭的機智。教者利用學生的質疑,為大家搭建了一方想象的平臺,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釋放豐富的情感,表達各自的見解。在課堂上學生是活的,課堂也是活的,我們只有根據教學情景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為主”。

二、以反復朗讀促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形成學生獨特的體驗,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可貴的是喚起了學生更為深切的情感體驗,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關注。

1.巧妙設置情景促生成

在反復的朗讀中,自然而然生成了新知,喚起了學生更為深切的情感體驗。在學習《春》一文時,在反復朗讀中,教師給學生的朗誦配上《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優美的文章,似行云流水般的音樂,很好地體現出了文章的意境。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春天的畫面,讓學生欣賞春的美景,自主學習,討論交流。一節課下來,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意猶未盡。課堂上的朗讀給予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熱望。在閱讀教學中,朗讀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常把教學推向高潮。

2.開放的朗讀設計促生成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有些課文,我總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篇,一遍又一遍地讀,再請學生自由地說一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于感受、感覺、疑問。由于個人生活經驗與相關知識積累不同,所以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常常因許多不同聲音的存在而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課,同學們盡情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安塞腰鼓是古代激勵邊關將士沖鋒殺敵、浴血奮戰的號角”,“是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歡迎曲”,“它氣勢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滿激情與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與狂歡”……學生讀出了涌動的靈氣,這樣的自悟自得,拋卻了固定程式的束縛,使課堂中自由陳述的氣氛很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表獨特的見解,張揚個性;分享學習成果,體驗成功快樂。

三、以意外事件促生成

教師總是處于意想不到的課堂情境中,要學會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意外,一個惡作劇……并能馬上作出積極反應,因時而變,因情而作,這樣才能及時修正偏差或重新將課堂引向具有教育意義的方向上來,促使課堂的動態生成。

1.以課堂上的偶發事件促生成

教學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偶發事件,如學生提一些怪問題,甚至做出一些怪舉動,對學生的這些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可能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若能隨機因勢利導,巧妙轉移,就能融化怪問,化弊為利。教師要善于抓住瞬間機遇,做出及時調整,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精彩。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講述古詩《三衢道中》,當講到“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時,一名男生忘乎所以地學著黃鸝叫了一聲。全班同學先是一愣,既而哄堂大笑,隨即將目光齊刷刷盯住老師,意思是看你老師怎么處理。這位老師冷靜地一笑:“這位同學情不自禁地學起黃鸝的叫聲,不正是受到詩中的環境描寫與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嗎?同學們從這一鳴叫聲中,一定能體會到作者置身于這種環境中的心情。那么,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寫鳥鳴的詩呢?”課堂的氣氛立即熱烈起來了,大家紛紛說出許多古詩句,如:“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然后全班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詩歌的學習,課堂氣氛活潑融洽。

2.巧借環境變化促生成

在教學中教師能隨時環境變化處理一些偶發事件,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我曾經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深深感受到課堂的意外生成之美。有一次課上到一半,忽然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起大雨,一雙雙眼睛投向了窗外。我一看課是難以繼續了,干脆,我們來個即興創作吧。于是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見用一段有序、完整的話表達出來,并趁熱打鐵,布置學生寫一篇觀察雨景的日記,從效果看還是很不錯的。這難道不比原來設計好的課堂更有意義嗎?

四、以親身體驗促生成

體驗,就是親身經歷,就是聯系自身的體悟。它具有親歷性和獨特性。在體驗中學生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產生認識的突破、情感的升華和價值觀的提升。一位老師在執教《秋天》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秋天的魅力,教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帶領孩子們來到秋天的原野上游戲,在大自然懷抱中盡情欣賞。等學生們回到教室,他們依然沉浸在游玩的歡娛中。教師讓他們談出各自的體會,學生的話匣子便立刻打開了。有的說看到了即將收獲的玉米、大豆和高粱,有的說看到了河上滿載而歸的捕魚的小船;還有的說看到了廣袤的原野上雪白的羊群……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著說不盡的高興!可想而知,接下來學習課文一定是聲情并茂的。當然,這種“走出去”的機會畢竟很少,我們在教學中更多的還是從課文內容出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體驗加深理解,產生共鳴,獲得啟發。比如,在學習哲理性散文《行道樹》時,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獻、任勞任怨的的人和事,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體會,從而使他們更深切地感悟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預”——制訂好教學計劃。但是課堂教學不能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各個環節,一成不變的由教師來“表演”,而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抓住轉瞬即逝的生成性資源,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新課程呼喚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師要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細心地呵護學生,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


青青久久香蕉免费网,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欧美亚洲日韩国产综合每日更新,欧美一级久久久猛烈A大片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网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