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qzxxgw
- 時間:2025-04-25
- 點擊:0
- 來源:
近日,由省殘聯、教育廳等五部門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評選結果揭曉。本次共評選出表演一等獎14件,表演二等獎20件,表演三等獎35件,創作獎36件,輔導獎48件。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本次評選中喜獲佳績,領跑全省。其中聲樂《向云端》、器樂《黎明》《千與千尋》、舞蹈《漁家女》、戲曲《綿答?》等5件作品獲表演一等獎,聲樂《越人歌》、器樂《山丹丹花開紅艷艷》、舞蹈《醉春風》等3件作品獲二等獎,同時4件作品獲創作一等獎,集中展現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
學校本次獲獎的作品以“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為核心,展現了殘障青少年的藝術創造力?!断蛟贫恕纷鳛橐皇兹诤峡侦`旋律與治愈主題的聲樂作品,其藝術表達和情感內核與盲生的感知特點及教育需求高度契合,猶如天籟之音,以“云端”為意象,表達了同學們對理想、自由或內心平靜的追尋。
戲曲《綿答絮》是南音經典曲目,屬南管樂譜起手板終章,兼具教學與演出功能。其結構以三撩拍起調,由靜謐漸入歡騰,融合南音技法與梨園戲元素,以簡馭繁,動靜相生,展現南音藝術張力。視障學子以洞簫、琵琶重構聲部,領唱與二重唱交織,承古法而拓新境,盲杖輕點化節奏,南音新繹煥生機。
視障學生長笛二重奏《千與千尋》,雙笛共鳴,以音繪夢。精準配合詮釋宮崎駿經典,以笛聲傳遞勇氣與希望,展現逆境中追尋光明的生命力。
?舞蹈《漁家女》聽障學生通過手語導師的振動節拍引導,精準呈現閩南漁家生活場景,服裝設計融入惠安女“黃斗笠、花頭巾”傳統符號,完美展現了惠女精神內核。
作為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高度重視殘障學生美育工作,創新構建"音樂+康復+社會適應"三位一體美育模式,推動美育課程建設。通過聯合高校、非遺團體開發本土化課程,首創盲文南音譜、觸覺藝術模型等教學資源。構建分層化課程體系:針對視障及多重障礙學生需求,開設觸覺雕塑、音樂療愈等特色課程,將定向行走與舞蹈律動融合,實現康復與美育的雙重賦能;依托MIDI音樂室、聲控節拍器等科技設備,打造“聽見色彩、觸摸聲音”的無障礙美育空間,突破傳統視覺主導的藝術感知模式,為殘障學生美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與實踐,不僅形成了多元的美育課程,成長了一批美育師資,也促進學生美育素質的提升。今后學校將繼續深化課程建設,加強師資建設,持續創新美育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