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qzxxgw
- 時間:2025-06-23
- 點擊:28
- 來源:
6月19日,武漢的賽場上,盲文摸讀搶答器的蜂鳴聲交織成一曲緊張的樂章,2000多名視障讀者通過預賽、復賽篩選出來的18名獲勝者站在了決賽的現場。我校視障高二年的潘志宇同學,作為福建省唯一晉級的選手,在第四屆視障讀者光明閱讀邀請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三等獎。他以沉穩的心態與深厚扎實的功底,于全國舞臺之上,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特校學子的閱讀風采。
這場由中國盲文圖書館與湖北省圖書館聯合舉辦的賽事,不僅是一場閱讀能力的大比拼,更是我校“書香校園”建設成效的生動彰顯,讓那“視”不可擋的閱讀力量跨越重重障礙,照亮視障學子的求知奮進之路。?
賽場磨礪:于文字與聲音間突破“視”界藩籬?
“當按下計時器的剎那,指尖觸摸到盲文點的凹凸質感,那種清晰感仿若心跳。”潘志宇回憶起決賽現場感慨地說道。在盲文摸讀常規賽環節,他必須在限定時間內獨自完成材料的摸讀與答題任務;而2倍速播放的音頻聽讀賽,更是對瞬間信息捕捉能力發起了嚴峻挑戰。決賽中的“無障礙觀影搶答”與“非遺聞香品讀”環節,則將閱讀的范疇拓展至多感官體驗領域。當“光明閱讀”大使對電影選段進行講解時,他憑借聲音描繪在腦海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畫面;當非遺傳承人展示香包制作工藝時,他運用嗅覺與觸覺去解讀其中蘊含的文化密碼。?
這場覆蓋全國27個省市的賽事,以“常規賽”與“搶答賽”相結合的激烈賽制,全方位淬煉著選手們的知識儲備與心理素質。在潘志宇所處的決賽現場,18名選手搶答時氣氛緊張到令人窒息,甚至還出現了“犯規小插曲”,但這恰恰體現了視障讀者對知識的極度渴望。“當主持人念出‘黃梅戲選段’相關問題的瞬間,賽前聽過的黃梅戲選段立刻在我腦海中清晰浮現。”他在賽后分享道,學校平日里開展的閱讀課、音頻聽書活動,早已為這場競賽播下了文化的種子。?
校園深耕:以書香打破“視障”桎梏的教育實踐?
“視障絕非限制閱讀的枷鎖,唯有懶惰才是。”潘志宇在獲獎感言中的這句話,精準詮釋了我校“書香校園”建設的核心理念。學校每年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經典誦讀活動和古詩文過級測評;為彌補盲文書籍不足,我校還組織師生進行盲文名著的翻譯,為視障學生打造的盲文閱覽室,目前已有3000余冊的盲文書籍;我們還配備了先進的電子聽書設備與盲用電腦,助力閱讀徹底突破視覺限制。晨間誦讀課上,學生們的指尖如靈動的舞者,在書頁上輕盈掃描;作文興趣課中的“無障礙電影賞析”活動里,聲音為他們搭建起奇幻的影像世界;手工課上,學生們通過觸摸折紙留下的痕跡、剪紙的精美紋樣,將文字描述轉化為立體的感知體驗。?
“潘志宇的獲獎絕非偶然。”指導老師鐘老師介紹道,學校經常舉辦“視障學生閱讀挑戰賽”,精心設置“盲文摸讀競賽”“音頻聽書問答”等特色環節,巧妙地將賽事訓練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此次參賽選手,皆是通過校內層層選拔脫穎而出。備賽期間,教師團隊不僅著重訓練學生的盲文摸讀速度,更通過“場景化問答”模擬賽場壓力——以2倍速播放新聞音頻,隨即隨機提問核心信息;選取經典文學片段,強化盲文轉譯理解能力訓練。這種“以賽促學”的模式,成功讓閱讀從靜態的知識輸入轉變為動態的競技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突破自我的內在動力。?
這場全國賽事的獲獎,恰似一束璀璨光芒,照亮了視障學子的閱讀之路,更向全社會有力傳遞出“閱讀平等”的重要理念。泉州特殊教育學校蔡校長表示:“我們期望通過書香校園建設向所有人宣告,視障學生不僅能夠‘閱讀’,更能在閱讀的滋養下,構建起廣袤無垠的精神世界。當潘志宇在決賽現場冷靜應對‘無障礙觀影’的提問時,他所展現出的,正是知識賦予的從容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