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qzxxgw
- 時間:2025-07-03
- 點擊:0
- 來源:
2025年6月30日,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校本培訓正式啟動。本次培訓聚焦“專業轉型”與“技術賦能”兩大核心,為全體教師搭建起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和“充電站”。本次活動由郭梅芳副校長主持,進一步明確推動特殊教育轉型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時代要求,更是拓展學校發展新賽道的戰略選擇。面對挑戰,我們必須快速提升專業能力,構建科學的教育知識體系。
第一篇章:專業銜接,鋪就教師轉型之路
吳雅雅老師以《用“專業銜接”替代“從零開始”—特殊教育教師行業內轉型之路》為主題,為特教教師的行業內轉型繪制清晰藍圖。
探尋共通價值,凝聚專業認同
揭示聽障、視障教育與孤獨癥教育在底層邏輯上的深刻聯系。無論是聽障視障的“感官代償訓練”,還是孤獨癥的“多感官干預”,核心都是通過多元感官刺激促進認知發展;以及觸覺教具、個性化教案設計等經驗,均可無縫遷移至孤獨癥教學中。
精準補位核心能力
系統解析孤獨癥核心特征與聽障視障的本質差異,強調教學必須圍繞社交與行為展開。她提出六大關鍵教學原則:個體化方案、結構化教學、積極行為干預、社交溝通優先、感覺統合支持,為轉型教師提供堅實的教學支架。
注入情感與資源動能
鼓勵教師將處理聽障視障或幼教中“非語言溝通”的豐富經驗,轉化為應對孤獨癥學生情緒問題的優勢。同時,明確職業價值,倡導通過優質課、論文、融合案例提升專業影響力。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同步提供強大后援
泉州市特教資源中將提供硬件優化支持、海量資源共享,以及騰訊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為轉型全程護航。
第二篇章:AI賦能,開啟智慧特教新篇
吳永先副校長帶來 《人工智能賦能特殊教育的探索》的專題講座,為特教插上科技翅膀。
洞見趨勢,匹配需求
從數據、算法、算力三大基石出發,吳副校長解析具身智能、端側AI等前沿形態,重點強調大模型(如DeepSeek、騰訊元寶、豆包)的泛化能力優勢。他精準匹配特教場景,推介強大工具矩陣:Runway(視頻)、StableAudio(音頻)、AiPPT、飛書秒記(辦公)、MJ/SD(圖像生成)。
直面痛點,破局攻堅
針對個性化資源匱乏、抽象概念理解難、注意力差異大、溝通障礙突出等核心挑戰,吳副校長指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是關鍵破局點。結合差異教學理論,他生動演示AI如何定制學習資源,如如何為智障學生生成玩具主題數學題,將《靜夜思》轉化為聽障學生易懂的四格畫面。
場景落地,智創未來
闡述了人工智能賦能特殊教育的六大核心維度:以“智”助教、以“智”助學、以“智”助評、以“智”助研、以“智”助育、以“智”助管。為切實提升教師駕馭AI工具的能力,培訓中吳副校長還現場演示了“RTGO”(角色-目標-操作-任務)結構化指令模型,直觀指導教師如何精準驅動AI工具,實現教育效能的提升。
深化實踐,展望未來
為推動成果轉化,學校部署暑期雙任務,鼓勵每位教師提交一份AI應用案例,同時預習智能體與知識庫構建,為下學期深度培訓筑基。
郭副校長在總結中深情展望:我們深刻感受到AI技術與特殊教育碰撞出的無限潛能。AI不僅是工具,更需我們以專業視角探索‘科技+特教’的創新路徑。希望大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學實踐中主動探索,在團隊協作中共創未來!
本次培訓以 “痛點剖析——理論引領——案例示范——任務驅動” 的閉環設計,成功搭建了教師專業轉型與AI技術賦能的立交橋,為泉州市特殊教育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注入了澎湃的雙核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