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qzxx
- 時間:2023-07-01
- 點擊:493
- 來源:
良好的親子關系在孩子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不可或缺,如何有效的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僅只是在接送孩子、輔導作業、生活溫飽等基礎,更多的是需要多關注孩子內心成長才是高質量的教育。我校長期都十分重視家校聯系和家庭教育,積極建設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一致、密切配合的教育生態,開展各種切實符合我校殘障兒童身心健康及發展規律的活動,幫助家長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為促進殘障學生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建立殘障學生與家長良好的親子關系,加強家校合作協力育人。2023年6月30日下午,我校開展期末家長會及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由我校心理健康專業老師黃文斐主講,主題為“聆聽孩子的心聲 做智慧家長”,為家長們今后在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上提供了專業指導和咨詢平臺。
首先,我校吳永先副校長作了簡短的講話,他對在場的家長們能在百忙中抽空參加講座表示歡迎和感謝,強調了親子溝通和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的重要性和意義,希望通過本次講座,給予家長了解孩子、理解和幫助孩子提供專業上的幫助。
講座中,我校專職心理教師黃文斐老師以“如何處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平復孩子創傷后的情緒”、“預防和發現孩子的輕生觀念”、“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四大模塊向家長進行分享。黃老師以最常見的親子溝通不良解釋孩子逆反心理的由來,鼓勵家長多親近和尊重學生,學習各種教育輔助技術,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接著以殘障孩子難以接受的先天缺陷解釋為何孩子容易產生心理創傷,引起家長的共鳴,理解心理創傷后可能帶來的消極情緒和行為,并講述平復孩子創傷后情緒的方法。隨后,黃老師羅列殘障學生產生輕生觀念有關的心理因素,著重講解避免孩子產生輕生觀念的方法,同時也強調家長應對孩子的思想波動保持高度敏感性,及時給予孩子關心、理解、支持。接下來黃老師通過向家長分享在學校心理管理工作和心理咨詢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讓家長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應有意識地培養殘障學生親社會行為,為孩子將來順利融入社會打下基礎。黃老師用《一個孩子被無條件愛的17個瞬間,治愈焦慮的你》的漫畫賞析,鼓勵和引導家長學習調節自我不良情緒,以更積極的心理狀態面對孩子,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用更加科學合理的家庭養育方式培養孩子積極的心理品質。
最后,我校德育處耿佳妮老師進行總結講話,對“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做了闡述,希望家長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為殘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通過本次的家長會及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有效促進了家校聯動,滿足我校殘障兒童身心健康全面成長的需要,推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