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qzjy
- 時間:2011-11-08
- 點擊:5085
- 來源:[db:來源]
《蒙臺梭利的教育》叢書讀后感
?? 怎樣把一個普通的兒童培養成為英才?這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話題也是無數家長的希望。家庭教子經典--《蒙臺梭利的教育》書中詳細闡述了開發幼兒早期智力的教育方法。事實證明早期智力開發和教育,為孩子走向成材之路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書中所介紹的主要觀點有:
(一)早教是啟迪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或“內在潛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能”,并使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
(二)兒童的語言能力的培養是發展高級心理活動的先決條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語言能促進智力的發展,任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應當十分重視對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我十分贊同這一觀點。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往工具。重視幼兒期語言的培養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蒙臺梭利強調要是通過創設某些適宜的語言環境(軟環境或者硬環境),來逐步培養孩子聽、說、寫、讀的能力與習慣。比如,讓孩子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或引導孩子在理解運用口語的同時學習書面語言,以此來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蒙臺梭利還提倡通過引導孩子操作設計合理的教具,來使他們形成更主動、更專注、更獨立和更自信的良好個性。
1、使人成為人
蒙臺梭利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第一個人是剛剛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個人是為人,為人就是受過教育,具備了教養、具備了人格的人。這就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意義,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2、自發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學習的欲望,就是受到與生俱來的智能所驅使,也就是孩子內在有一種執著追求知識和求發展的沖動。那是內部發生的原動力,透過人格的選擇及行動而表現出來。如孩子熱衷做某一件事時,大多會不知不覺地進行“分析、比一比、合起來、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這種內在沖動不通過教育去啟動他,將會使幼兒本身存在著的巨大能量遲滯、消磨。
3、人的創造性
人類在未成熟的狀態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類不只是有創造性,還在不斷發揮創造性。其實,這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自然性,對人類而言,創造是自然而生的。蒙臺梭利認為手的活動及語言在不斷地保持調和,最后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各種創造能力。
4、協助孩子自我發展
成人給兒童的教育是協助兒童自我發展,是給他出一己之力。傳統的教育則是成人在那里不斷地教導兒童怎樣去做,兒童就遵命式地去服從。那么,蒙臺梭利教育就是讓兒童發揮他自身的生命潛能,通過自身的實際的這種活動來發展自己各個方面,包括人格的養成,這是教育的真諦。
5、有準備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環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對兒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準備的,這個環境包含兒童成長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將所有不利于兒童成長的事物加以排除。
6、給孩子自由
要給孩子自由,促進他們自發性地表現自己,然后加以觀察。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縱的意思,簡單地說自由的意義就是活動,讓孩子自由選擇對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種程度等。成人應觀察那些活動,辨別幼兒哪些行為應該禁止,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等都要嚴格地禁止,逐漸加以根絕。
蒙臺梭利的教育內容是很寬廣的,蒙臺梭利重視的是兒童自我為主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自主性的學習活動、日常生活態度以及習慣養成,因為蒙臺梭利培養的是一個人,是一個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光是擁有知識,他更要懂得怎樣做人,怎么樣對待自己,怎么樣對待他人,怎么樣對待社會。
看了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思考我們當前的一些教育行為。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總認為自己已經知道許多有效的方法,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措施,總要求幼兒按自己的思路去學去做。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已經盡心盡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幼兒的主動參與。而是“趕鴨子上轎”把自己的所知所學都填鴨式地灌輸給孩子。操之過急總引起幼兒的逆反心理。蒙臺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要使孩子語言獲得較好的發展家長和教師就應當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積極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當中自然習得。相信只有我們能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耐心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